大英博物館內的木乃伊是明星展品,埃及多年追討未果。記者陳宛茜/攝影
大英博物館內的木乃伊是明星展品,埃及多年追討未果。記者陳宛茜/攝影
分享

祖先遺骸 文物該不該返還?

這不只是博物館議題、更是造成國家關係緊張的國際議題。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埃及木乃伊是明星展品、多次躍上電影,卻是埃及追討多年的文化遺產,一度引發兩國關係緊張。2007年,埃及成立官方文物追討部門,聘請國際法專家,透過各種方式追討文物,迄今追討回3千多種埃及文物。但對埃及流失的文物來說,這只是九牛一毛。大英博物館便以「大英博物館有責任保護人類共有遺產文明」為由,拒絕送返木乃伊。大英博物館也曾透過「借展」方式,象徵性「返還文物」。9年前,一位衣索比亞裔小男孩,寫信給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,表示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的衣國文物,都是英軍從衣國掠奪而來、應該返還,「衣索比亞孩子有權利看到這些文物,透過它們了繼承國家文化遺產」。孩子的真情打動了布萊爾,寫信給大英博物館要求處理。但大英可不是省油的燈,館方決定將館中收藏的衣國文物「借展」給一處位於英國境內的衣索比亞教堂,勉強算「返鄉」。1990年,美國通過「原住民墓葬保護與歸還法」。此法要求美國境內所有政府機關、公私立博物館,必須列出所收藏人類遺骸的後裔清單並公告,後裔有權要求歸還祖先遺骸。目前有20%的遺骸找到後裔。台博館副研究員李子寧指出,隨「轉型正義」的國際趨勢,博物館「返還文物」勢不可擋。但博物館毌須悲觀,以柯象為例,過去在台博館「冷藏」多年、少有展出機會,「返鄉」後得到大量展示機會,也促進博物館和民間的溝通。返還文物不只是「轉型正義」,也提供博物館「轉型」的另一種思考。李子寧指出,讓文物「返鄉」,可視為博物館新型態的展示方式。返還文物的過程中,博物館不只扮演傳統「典藏」角色,更成為文物的「經紀人」,讓文物到更多地方展出、向更多觀眾傳達文化意義。
大英博物館內的木乃伊是明星展品,埃及多年追討未果。圖為木乃伊棺木。記者陳宛茜/攝...
大英博物館內的木乃伊是明星展品,埃及多年追討未果。圖為木乃伊棺木。記者陳宛茜/攝影
分享

E2E5891881B826BC
arrow
arrow

    gdfgw54e2g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